|
1665年,11岁的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。不料,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下了盖头。康熙当场愣住,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,半刻也不离开。 在乾清宫的奥秘深宫之中,康熙十四年的风云再起,堂堂一国之君,尚未冠冕之时的康熙,还是个满心游戏顽童的童年皇帝。然而,就是在这不谙世事的年纪,他被卷入了一场宫廷政治的漩涡中,还未褪尽稚气的他,被迫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,其对象是权臣索尼的孙女—赫舍里。 康熙不过是名义上的统治者,真正的权力大臣鳌拜,如同朝中的不夜天一般趾高气扬。此时的太皇太后孝庄深知朝局多变,为了稳固帝位,也为了牵制鳌拜的权势,她安排这桩政治联姻,意在通过索尼的力量平衡鳌拜的影响力。 康熙对这门婚事深感无奈。私底下,他对孝庄说过他的不满,甚至还提到了外间关于赫舍里相貌的不佳传闻。孝庄图穷匕现,细语劝导,不啻于晓以大义,她对康熙说:“国家大事,更在于人心。皇后非仅以容颜取舍,而在能否助你安邦定国。” 康熙在孝庄的言语中感受到了分量,无可奈何地点头应允,但内心里对赫舍里的偏见已然根深蒂固。宫女苏麻喇姑更是在康熙耳边加诸谗言,将赫舍里描绘成了目无全牛的恶龙,康熙的心中更是对赫舍里充满了担忧与抗拒。 终于,婚礼的那一天降临了。康熙心中戚戚,站在赫舍里面前,手中盖头轻轻摇曳,他近乎瘫痪般的迟疑不前。赫舍里的不耐,让她挣断羞涩之链,她主动揭开了面纱,将真实的容貌呈现在康熙的眼前。清辉皎洁的月光下,赫舍里的容颜如晨曦中的露珠般明净,不仅没有令康熙失望,反而让他对赫舍里的美貌倾心不已。 然而,尽管康熙被赫舍里的美貌所吸引,但他对婚姻的态度仍然是冷淡而疏离的。赫舍里感受到了这层隐晦的隔阂,她带着委屈将自己的心声倾诉给她的爷爷索尼。索尼不禁感叹女儿的遭遇,他教导赫舍里要以诚心诚意去打动康熙。 赫舍里领悟了索尼的教诲,她克服困难,开始积极适应皇后的角色,不仅陪伴康熙处理国事,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不凡的贤惠。她用自己的真心和智慧逐渐化解了康熙的冷漠,两人的关系在日益和睦中悄然发芽。 赫舍里的聪慧与能干,终于让康熙开始对她另眼相待,他开始欣赏她为人处世的大度与细腻,更享受赫舍里事事以他为中心的悉心照料。 在清宫深处,绮丽的殿堂间,赫舍里皇后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。那是一个昏黄的午后,她倚在檀木的窗框旁,望着御花园中盛开的芍药,花瓣重叠,姹紫嫣红,却似乎再难装点她的忧郁。赫舍里不由得唏嘘起康熙帝对她越发冷淡的态度,宫中的奢华与荣光对此刻的她来说,如同遥远的梦境。 在她无法抑制的情感汹涌中,泪水滑落花瓣般的脸庞。康熙帝恰好过来,本要安排朝政之事,却见到了眼前这一幕。看着爱妃含泪的样子,他心中顿感错愕与懊恼。原来自己在忙碌中忽略了对赫舍里的关怀,这才发现两人之间生出了隔阂。 自此,康熙帝开始刻意弥补,每日抽出时光陪在赫舍里身边。在他细心的呵护下,赫舍里漾起了久违的微笑,皇家的氛围因她的笑声而生辉。不久后,赫舍里怀孕,于是带着腹中新生命的喜讯,她告诉康熙,他们将会迎来一个新的生命。当儿子承祜降生时,为了纪念这份来之不易的爱与希望,康熙对母子二人都表现出了极为宠爱之情。 然而,好景不常,四年后承祜病逝,令赫舍里悲痛得几乎无法自持。康熙心如刀割,这次他更加温柔地安慰、体贴赫舍里。似乎命运总是要对赫舍里不住地捉弄,在她再次迎来产床的喜悦与痛楚,诞下胤礽的同时,却因难产去世,年仅二十一岁。在生命的最后几息之际,赫舍里嘱咐康熙好生抚养胤礽。 康熙或许自责,或许痛惜,为了体现他对赫舍里深切的爱恋,他在治丧事宜上极尽荣耀,不让一丝一毫的怠慢。但赫舍里离去后,他悔恨中窥见了晚来的懂得,即便是帝王,亦难逃生离死别的伤痛。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,康熙深陷对赫舍里的思念。他每夜梦见她的身影,清晰如初。梦醒时分,空寞侵袭着他的胸膛。皇位的重担令他不能软弱,但在这个唯一可以无需掩饰的深夜,帝王的泪光亦会在枕边映出。 对于胤礽的培养,康熙虽扶持有加,但教导或许有所欠缺,胤礽未能成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,经历了废立波折后离开了太子之位。尽管历史的波涛中,胤礽的命运起伏,但在康熙帝的心中,只有对赫舍里无尽的思念,对初见之时那个温柔而聪慧的女子的追怀。 赫舍里,清宫中的一抹绝色,她的智慧与勇敢为大清朝带来了风雨后的温暖阳光。她不仅是大清第一位皇后,更是在康熙的心中,无人能取代的挚爱。时间的流转抹不去的,是赫舍里留在这世间的影响,以及她在康熙心中永恒的位置。 |